破冰启心窗,润心细无声——青少年心理健康进校园系列团辅

2025-09-25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指示精神,依据墨竹工卡县教育局与西藏自治区心理学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精神,2025年9月25日针对前期心理健康筛查中需重点关注的34名2025级新生,我会为34名2025级新生,组织开展了一场专业化、结构化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

首先是暖场破冰——名字接龙与情绪标签。活动以“名字接龙”游戏开场,有效消除了学生间的陌生感与紧张情绪。随后,引导每位学生选择代表当前心情的“情绪标签”,如“晴朗”“小雨”“多云”进行分享,快速建立起开放、接纳的团体氛围,为深度互动做好了铺垫。 

9271.jpg

图一:“名字接龙”游戏场景

其次是情绪表达——情绪气象站。借鉴气象预报的比喻,引导学生将近期情绪波动描绘成个人的“情绪气象图”。学生们通过绘画或符号,直观表达情绪的变化周期与强度此环节促进了学生对情绪流动性的觉察与非批判性接纳,多名学生反馈通过可视化表达,更能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

9272.jpg

图二:情绪互动

再次是放松训练——478呼吸法与身体扫描。由专业心理教师带领学生实践“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并结合“身体扫描”冥想技术,引导学生关注身体感受,释放紧张。练习后即时反馈显示,学生普遍感到身心放松度提升,掌握了可在日常快速应用的自我调节技巧。

9273.jpg

图三:放松训练

然后是同伴支持——优点盲盒。活动设置“优点盲盒”环节,鼓励学生匿名写下对同伴的积极观察与赞赏投入盲盒,随后随机抽取并分享。这一过程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被接纳感。有学生动情表示:“听到同学眼中的自己,才发现自己有很多没注意到的优点。”有效增进了团体凝聚力与支持性人际关系的构建。

9274.jpg

图四:“优点盲盒”游戏场景

最后是总结升华——情绪小锦囊。活动尾声,指导老师将环节中所学的情绪觉察、表达、放松及支持技巧整合成简易的“情绪小锦囊”手册分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遇到情绪困扰时主动运用,将课堂收获转化为日常心理保健的实际能力。

9275.jpg

图五:合影留念

本次团体辅导通过系列结构化活动,成功实现了情绪教育、技能习得与支持系统构建的初步目标。参与学生在安全、支持的氛围中提升了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学习了实用的放松技巧,并通过积极的团体互动增强了归属感。下一步,我会将持续跟踪这34名学生的心理动态发展。计划通过定期访谈、观察评估等方式,监测干预效果的持续性,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跟进心理支持。双方将共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筛查—评估—干预—跟踪”的闭环工作机制,致力将此类活动常态化、系列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审稿:李昊
责任编辑:学会秘书处

延伸阅读

Top